欢迎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领航启迪人生 理论铸魂润物无声

    来源:地大之声  时间:2022年10月26日 10:22:49  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 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始终紧跟学校发展步伐。20世纪50年代建立政治教研室,90年代设置马克思理论课部。2008年12月,与德育课部合并,组建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年9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入选湖北省重点学科;2014年9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设立;2018年3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2018年11月,学院入选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揭牌仪式

    历经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无到有,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学校思政教学的主要组织和实施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成效逐步凸显、师资队伍大力加强、科研成果不断实现突破、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2021年12月,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我校举行

    构建新型学科布局,提升教学育人水平

    教学改革行疾步稳。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持续完善“一线二红三实”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学院现设有6个教学科研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4门MOOC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使用的学生已达5万余人。构建“红色之声”和“红色之旅”思政课第二课堂,开展问题导向式体验教学,精细化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与方式,使大学生在理论宣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体现“红色之声”理论宣讲成果和经验总结的《大学生理论宣讲与实践创新案例精编》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文库;出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4部思政课辅助教材、“红色之旅”指导性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教程》及“红色之旅”优秀研究成果《红安红色文化研究》,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若干热点问题调查研究》系列成果第1—3辑。创建思政课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实测中心三个互动性教学平台,把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院获2项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特等奖、2项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获批5个“湖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2门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一线二红三实”的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被教育部择优推广。深入建设品牌思政课程“国土安全”,建成国内首家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得到社会媒体广泛关注。

    “红色之声”宣讲人讲述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院发展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主体,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为支撑,围绕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建设实施方案》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团队。在入主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找准自身优势,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积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红色文化与中共党史党建、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国别与比较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居于B类,全国百分位次为20-30%,居农林水地矿油等行业特色高校前列。

    严师强师量质齐升,切实促进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全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引进工作,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学院师资队伍得到较大加强,形成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现有教职员工58人,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16名,博士生导师11名,教师中8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20余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涌现了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1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3名教师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名教师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七个一百”工程,15名教师入选“湖北省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育计划”,1名教师入选“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2名教职工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党员”,3名教师入选我校“地大学者”,1名教师获评我校教学名师,2名教师获评学校“十大杰出青年”。学院还有100多名由专职辅导员、学校党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通过不断健全专兼职教师沟通合作交流的机制,发挥各专业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务干部的优势,形成育人合力。

    近年来,学院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工作实际,遵循“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师生参加2021年校运会开幕式

    学院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按照“一支部一品牌”的思路,打造青马系列品牌党支部,积极探索“一个核心、两大关注、三重着力、四维协同”的“一二三四”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思路和“支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路径,重点推进“红色”系列品牌活动,形成“本—硕—博”共同参与,“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党建引领模式。

    学院持续落实和健全“三全育人”机制,科学构建学院第二课堂体系,建立教学奖励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各类学生项目指导制度。持续打造“严在地大”校园文化品牌,不断推进学院卓越学风建设。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合作,在湖北红安县、英山县和山西临猗县以及河南油田等地建有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获评华中高校本科生党支部风采大赛二等奖。1个班级团支部获评湖北省金牌团支部称号。学院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奖40余项,培育国家级、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9支。多名学生入选全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湖北省青马工程,获评湖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红色之声”宣讲活动立足校园,走向社会,累计宣讲2000多场,覆盖人数15万人。宣讲团队创作《春天里的故事》,走进中国教育电视台宣讲,并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奖,“红色之声”宣讲项目获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2021年1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之声”宣讲获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近年来,学院学子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0余篇,本科毕业生年均上研率60%以上,进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生年均就业率98%以上,涌现出浙江省社科院院长何显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许先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张文学等一大批优秀校友。

    多措并举内涵发展,强化理论研究宣传

    近年来,学院聚焦重大理论实践前沿问题开展学术攻关,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中国脱贫发展及民生问题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学院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高等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数10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摘;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等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同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发展研究奖、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奖、国家乡村振兴局成果征文奖等省部级科研奖项20余项。

    学院教师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总经费超过1000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青年和后期资助项目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规划和青年基金项目10余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10余项,共青团中央、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和部委招标和委托项目20余项。

    2020年10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全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武汉论坛

    学术交流氛围浓厚。学院持续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讲学交流,营造浓厚、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举办全国高校“理论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践行‘八个统一’ 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研讨会、“唯物史观与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研讨会、全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武汉论坛和“建党百年中国反贫困历程与经验”研讨会等学术会议。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主编及国内知名高校专家来校讲学,支持多名教师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进行访学,支持多位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地大分中心、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党建引领学院发展,积极投身社会服务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以党建示范创建为抓手,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开展社会服务和咨政建言,充分发挥在理论阐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建言献策、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功能,回应时代发展重大命题。通过搭建稳定的社会调查平台,利用学科优势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跟踪调研,撰写了高校意识形态问题、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疫情防控问题、精准脱贫问题、基层党建与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报告100多份,其中数十篇建议,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光明日报内参”“人民日报内参”等采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英山县红山镇为依托,建立“校地合作”的理论下乡机制,培训乡村理论宣讲员数百人,开展理论宣讲数百场,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优秀示范点,调研报告连续5年被评为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优秀调研报告。

    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2022年,我校成立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努力构建学科更加齐全、人才培养更加健全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擦亮社会主义鲜亮底色,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孙彦钦 审稿 曹南燕)


Baidu
sogou